Hi, 请登录

Cafe Racer由来 I 到底适不适合做一款挎子(边车)

mmexport1525163160374.jpg

一提到机车人们必然会联想到猛男的形象,

而这机车猛男印象的起源,

就不得不提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的一个机车文化—“cafe racer”。

blob.png


Cafe Racer“咖啡赛车手”。

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大街,至今仍然活跃于全球各地。

它外表彪悍,风格强烈,

同时也是全球最独特也是最受尊敬的机车风格之一。

blob.png


它影响了摩托工业,

同时也造就了众多传奇高性能机车:

比如凯旋的邦尼重机车,本田的CB750以及川崎的Z1车型等等。

blob.png

Honda-CB750


blob.png

Kawasaki Z1


Cafe Racer的起源和发展


Cafe Racer风格的机车车型有很多,

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在网络上查到,所以今天笔者并不打算详述,

而是重点讲Cafe Racer这种机车文化的历史起源和发展。

blob.png


50年代的英国大街,有很多机车手一直梦想着能成为真正的赛车手,

所以每逢几个机车手在咖啡馆聚在一起,

难免打个赌出去跑几圈。

blob.png


不成文的比赛规矩是:咖啡厅点唱机从头开始播放一首摇滚乐曲的时候,

咖啡赛车手便冲出咖啡馆发动机车,骑向另一个咖啡馆,然后折返。

在乐曲播放完毕前,

哪一个机车手先回来,谁便是胜的一方。

blob.png


这里还要给大家普及一下:这种竞速也称为唱片竞速“Record-Racing”,

获胜方被称为“ACE Cafe Racer”,

这也是对胜者最高的称赞。

blob.png


然而Cafe Racer这个街头机车文化并非发展的一帆风顺,

它最开始被定义为:

“不健康”、“不安全”、“坏男孩的玩物”。

blob.png


早期Cafe Racer机车手基本上都是追求速度、刺激的年轻人。

以达到每小时100英里每小时(约160km/h)的速度为目标,

在当时,这个速度算得上街头摩托车的极限。

速度一快,加之各种“野牌”改装,

出现各种严重交通事故也是经常的事。

blob.png


出的事多了,大家对Cafe Racer偏见也就多了。

渐渐的,Cafe Racer文化被主流大众视为地下文化。

更坏情况也随之发生,Cafe Racer与摩登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。

但是频繁的冲突却树立了Cafe Racer强悍的形象。

blob.png


一直到1962年,社会对与Cafe Racer文化的看法才有所改观。

伦敦一位叫做比尔谢尔·高德的牧师在自己的教区为Cafe Racer机车手提供聚会的地方,

并且提倡他们行善,去孤儿院养老院送善物,这也是59车会的起源。

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行为传到了美国,形成了美国三枪车友会的行善活动。

blob.png


blob.png


此后至今,

Cafe Racer文化和其他赛车文化并存发展。

如今Cafe Racer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街头赛车运动,

它已经发展成一种复古、怀旧的改装风格和追求自由、个性的生活方式。

blob.png


blob.png


据说机车风有效提高撩妹成功率至80% 。

想耍酷,不如试试当红的Cafe Racer机车风搭配,入门指南看这里。


必备单品 1 – 机车夹克

blob.png


无论时尚的节奏如何改变,机车服的领域里永远牢牢有 Motor Jacket 的一席之地。

一款经典的机车皮衣一年四季百搭属性赛高,

无论多么匆忙,抓起一件机车皮衣披在肩上,就能完成一身出色的潇洒 look。


必备单品 2 – 墨镜

blob.png


blob.png


国内Cafe Racer款式罗列

近两年,在国内慢慢兴起的复古车热潮,让众多摩托车主机厂都拿出了自家的产品。

eg:aprilia的CR150、银钢200NINETY、龙嘉V咖250、UK400、鑫源GRAN MILANO 440等。

又或者米兰车展,国外匠人的改装杰作,在这些复古车型中,我们无一例外看到它们皆体现着“Cafe Racer”的特点。

QQ图片20180517111458.jpg

诸如此类产品,到底适不适合打造一款挎子(边车),就完全取决于:MADE IN CHINA。

blob.png

aprilia的CR150

blob.png

银钢200NINETY

QQ截图20180516112159.jpg

龙嘉V咖250

mmexport1526440173742.jpg

UK400

blob.png

鑫源GRAN MILANO 440

blob.png

边车会  sidecar.cn,

边车界的文化搬运工,

致力于边三轮摩托车的文化传播与分享。

文章中部分图文内容来自网络,仅限探讨交流,不做任何商用。

相关推荐

二维码
评论